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以来,俄罗斯投入了多种精确制导武器,包括巡航导弹、地对地导弹以及空地导弹等。据相关统计,俄罗斯军方累计发射了数千枚导弹恒利配资,目标涵盖了乌克兰的弹药库、指挥中心、铁路枢纽、机场跑道以及临时储存西方援助物资的仓库等重要设施。这些导弹的精度依托俄罗斯自主研发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,通常能够精确命中目标,误差范围一般保持在3至5米之间,部分高端型号甚至能够达到更为精确的命中效果。
然而,并非所有俄罗斯导弹的表现都理想。一些由于生产年代较久或者工艺限制的老旧型号,命中精度较差,误差可达30至50米,因此打击效果大打折扣。尽管如此,俄军整体的导弹打击依然对乌克兰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,多个发电站、桥梁和防空阵地遭到多次精准打击,部分城市的电力供应中断,交通系统损毁严重。
展开剩余84%尽管俄罗斯军队投入了大量资源,乌克兰并未因此而失去抵抗能力。乌军通过分散部署、灵活机动的防御措施以及西方援助的防空系统,有效地应对了部分导弹攻击。乌克兰的“海王星”反舰导弹和美国提供的“海马斯”火箭系统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在这场高烈度的战争中,双方炮弹消耗的数量极为惊人。根据统计,从2022年6月到9月,俄乌两军的月均炮弹消耗量超过150万发,这一消耗量远远超过导弹的使用频率。特别是在顿巴斯地区,俄军每天发射的炮弹数量甚至可达到5万发,战场上炮火连天,地面被炸成了一个个深深的弹坑,远比导弹的精准打击覆盖范围更广。
导弹在现代战争中的局限性逐渐显现,特别是巡航导弹的战斗部通常重约400至500公斤,远低于航空炸弹的破坏力。单枚航空炸弹的战斗部重量通常可达1吨以上,而成本却仅为导弹的十分之一。
中国军事观察员对俄乌战局高度关注,并从中得出了几个重要结论。过去有观点认为,使用大量“东风导弹雨”可以快速压制台湾,迫使其放弃抵抗。然而,俄乌冲突的经验显示恒利配资,导弹数量不足、强大的防空拦截以及复杂的地形,都大大削弱了单一导弹打击的效果。
台湾海峡宽约200公里,岛内军事目标数量庞大,包括超过20个大型军用机场、数百个雷达站和指挥中心。此外,台湾拥有完善的防空体系,配备了约2000枚防空导弹,构成了多层次的防空网络,能够有效拦截来袭导弹。俄乌战场的经验告诉我们,单一依靠导弹难以实现战略目标,必须结合多军种的协同作战。
红旗2防空导弹是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防空武器,广泛装备在中国空军和防空部队。该导弹的设计借鉴了苏联技术,射程为30至40公里,主要用于拦截中低空目标。与现代导弹相比,红旗2的制导系统相对落后,抗干扰能力较弱,难以应对复杂的电子对抗环境,突防能力有限。
尽管如此,由于红旗2导弹的库存数量庞大,超过1万枚,并且分布在多个军用仓库中,定期进行维护,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,因此它依然能够在作战中发挥作用。
在对台作战的战略构想中,红旗2导弹的潜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数量优势上。解放军的火箭军装备的东风系列导弹,包括中程和短程型号,总量约500至1000枚。如果全部用于对台作战,三轮齐射的总发射量也仅能达到1500枚,远低于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战场的导弹消耗。
台湾岛内的军事目标众多,光是大型军用机场就超过20个,每个机场至少需要数十枚导弹才能瘫痪。再加上台湾的防空体系高度密集,配备了美制“爱国者”和国产“天弓”导弹,能够拦截一部分来袭导弹。根据估算,台湾的2000枚防空导弹能有效拦截300至500枚进攻导弹,从而显著削弱解放军的火力效果。
因此,红旗2导弹在初期作战中将发挥重要作用,主要用于饱和攻击台湾的次要目标,如小型雷达站、后勤仓库和通信节点等。通过多轮次的发射,每次动用数百枚红旗2导弹,迫使台湾防空系统消耗防空导弹进行拦截。
随着红旗2导弹消耗台湾防空资源,解放军将接续投入东风系列导弹,实施精准打击,摧毁台湾的大型军用机场和指挥中心等关键设施。空军战机随后携带激光制导炸弹,进行精确补充打击。海军在这一过程中也扮演了关键角色,舰艇编队部署在台湾海峡,发射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,打击台湾沿海防御工事和港口设施,同时通过电子战设备干扰台湾雷达,削弱其防空能力。
红旗2导弹的经济优势也十分明显。与东风系列导弹动辄数百万美元的价格相比,红旗2导弹的改造和使用成本仅为其几分之一。解放军通过合理分配火力资源,避免了先进导弹的过度消耗,采用低成本、高密度的火力投放策略,这一战略也借鉴了俄乌冲突中的经验,适应了高烈度战争的需求。
在登陆作战的关键阶段,解放军将集结登陆部队,通过运输舰在护卫舰的掩护下,靠近台湾目标滩头。红旗2导弹将继续提供火力支援,压制台湾残余的岸基防御力量,确保多军种协同作战的顺利实施。通过这种灵活运用库存武器的方式,解放军能够充分发挥红旗2导弹的潜力,为后续作战创造有利条件。
红旗2导弹的运用展示了中国军方对库存武器的灵活调度,充分借鉴了俄乌冲突的经验,体现了现代战争中多军种协同作战的重要性。虽然红旗2导弹并非现代化的尖端武器,但其数量优势和低成本特点,使其在特定战术环境中具有重要战略价值。
发布于:天津市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